成都 何青清

成都 何青清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05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31 20:52:58 +08:00
10 G 0 S 0 B
成都 何青清 的最新回复

老师通过测量同一本数学书的封面,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出问题 “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封面,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引出矛盾,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课中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多大,并且在体验中体会到单位面积的大小。教学方式值得借鉴!

黄老师引入设计的很巧妙,借助中国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让学生感受学习年月日的必要性和价值。年月日本课的学习,老师采用项目式学习,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将任务下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数方格的方法迁移到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高老师这节课的亮点特别多,先是采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高老师提出的 “具身理论” 也让人耳目一新。实践活动环节也设计的特别有趣,用表演绘本的方式,一人解说,一人表演,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内化知识。

侯老师这节课设计的非常精彩,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活动一通过不同图形比较面积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动二的设计,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

微课引入,调动学生对单位面积大小这种 “量感” 的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长方形面积就是长方形内包含单位面积的个教学过程中。课中学生通过摆一摆发现小正方形的数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去判断自己的估测是否准确,调整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量感能力。摆的过程就是面积的测量过程,在活动中不论是密铺还是半铺都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从估计到准确测量的过程促使量感更加敏锐。

杨老师用和面积有关的绘本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操作体验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感受 “从一个一个数 到 一行一行数 再到 测量并计算 的过程,逐渐抽象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面积就是相同的单位面积的累加。

从可测的规则物体计算体积到测量不规则物体石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提出问题,操作实验,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在交流中精化测量方法,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学生在实验中体验虽然测量的方法不同,但是每个实验都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了规则物体进行测量,体现了数学的转换思想,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性。

本课的设计看出,庄老师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测量面积得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同时也预设到了学生的学情,可能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那么本课的意图就在于解释公式的原理:面积单位的累加。

学者张齐华曾指出 “长量单位的学习,通常源自这样一种需要,即解决新的问题时,原有的单位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单位的介入。” 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测量铅笔的活动中,感受已有单位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产生过学习新单位的必要性,让知识自然的发生。然后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等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毫米有多长,建立 1 毫米的量感。

郝老师非常用心得在课前做了大量的思考。有了大量的前期积累,课中的设计便有理有据。引入看门见山,直接抛出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用不同大小的小方格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郝老师的问题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体会测量时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引出面积单位做铺垫。最后的活动三设计的非常丰富,在画、剪、找、做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感知,发展度量意识。

孙老师用 “奖学金” 作为引入,联系课前在生活中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让学生经历亲身体会、思考的过程,初步认识人民币。并结合简短有趣的抢答活动,进一步辨别相近的人民币,突破认识人民币的难点。只适合游戏相结合,生动有趣。

吴老师特别关注了学生量感的培养,每个环节都潜移默化的渗透着,课前引入,通过给课桌贴膜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发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课桌有多长。通过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经历学习过程。在交流互动中产生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 的认知冲突,确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通过动手捏、闭眼想,找身边的 1 厘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 1 厘米有多长,帮助学生直观的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培养的量感。

冯老师第一个环节设计的非常好,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在体上找面,再认识面的大小,过渡自然有趣。通过比较不同面的大小,让学生获得量态的感觉。在活动环节,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活动,学生获得了亲自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于老师这节课,注重学生的操作的体验,通过记一记、想一想、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摸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在寻找在身边的面积单位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加深对单位面积的印象。老师很注重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丰富的教学环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 “量”(liáng)中体会到 “量”(liàng),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思测量活动中注意事项时,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测量过程中的发现、做到智慧共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有效的活动中有所提高,获得发展。

从一个趣味的猜猜猜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课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面积。

彭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思考,不仅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分析。教学设计中,彭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单位的换算过程,在不同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时分秒一直是教学难点,许老师通过观察、操作、数数等多种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的关系,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中不仅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让不断进行对比、反思、调整,提高了学生对 “秒” 的敏感性和估测能力,从而增强量感。

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提出研究问题:估一估面积大约有多大?经历学生的猜测后,面积究竟是多大问题呼之欲出,环节紧凑。整个教学设计经历估面积、验证面积、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9:52 · PVG 17:52 · LAX 02:52 · JFK 05:5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